2024香港内部资料公开:全面释义警惕虚假宣传与谨防诈骗,权威解读落实防骗指南 | 官方防骗策略
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便捷,诈骗手段也日益翻新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一直是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。为了帮助市民识别和防范各类诈骗行为,202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多部门发布了《防骗指南》,旨在通过权威解读和实用策略,提升公众的防骗意识。本文将全面解析这份指南的核心内容,并提供实用的防骗建议。

一、虚假宣传与诈骗的常见形式
根据香港警方的最新统计,2023年全年接获的诈骗案件超过1.5万宗,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港元。其中,以下几类诈骗形式最为常见:
1. 电话诈骗:冒充银行、快递公司或政府机构工作人员,以账户异常、包裹滞留或法律问题为由诱导受害者转账。
2. 网络钓鱼:通过伪造的电子邮件或网站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或银行账户密码。
3. 投资骗局:以高回报为诱饵,吸引投资者参与虚假项目或加密货币骗局。
4. 情感诈骗:通过社交媒体或交友平台建立信任后,以紧急用钱等理由骗取财物。
二、权威解读:如何识别虚假宣传与诈骗
香港警方及消费者委员会在《防骗指南》中强调了以下几点识别技巧:
1. 核实信息来源:任何自称来自官方机构的电话或邮件都应通过官方渠道(如官方网站或客服热线)进行二次确认。
2. 警惕“高回报”承诺:天上不会掉馅饼,任何声称“稳赚不赔”的投资项目都需格外谨慎。
3. 检查网址与链接:钓鱼网站通常与正规网站仅有细微差别(如字母替换),点击前务必仔细核对。

三、官方防骗策略与行动指南
1. “拦截+预警”双管齐下:
- 香港警方已与电讯商合作推出“可疑来电拦截系统”,2024年起将覆盖全港90%以上的电话号码。
- 市民可通过下载“防骗视伏器”APP实时查询可疑号码和网址。
2. 金融机构联动机制:
- 银行发现异常转账时有权延迟处理并联系客户确认。
- ATM机界面新增防骗提示弹窗功能。
四、真实案例剖析(附应对建议)
[案例]2023年11月某退休教师遭遇假冒卫生署疫苗退款诈骗:
- 手法还原: 骗子准确说出事主身份证号后四位→发送伪造的“退款申请表”→要求支付手续费激活退款
- 正确应对: 立即挂断并致电18222反诈热线→保存通话记录→切勿点击任何链接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