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正版资料公开:全面释义警惕虚假宣传与谨防诈骗,权威解读落实防骗指南 | 官方发布防骗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,各类信息传播速度加快,但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。虚假宣传、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,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。为此,2025年最新版《防骗指南》正式发布,旨在帮助公众识别骗局、增强防范意识。

一、虚假宣传的常见形式与识别技巧
虚假宣传往往披着诱人的外衣,利用人们贪便宜、求便捷的心理实施欺诈。以下是几种典型套路:
1. "限量特惠"陷阱
不法分子常以"最后一天""仅剩3个名额"等话术制造紧迫感,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。实际上商品可能长期以"促销"状态存在,甚至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限量。
2. 伪科学营销
某些保健品或美容产品宣称"三天见效""量子技术",利用专业术语包装伪科学概念。这类产品往往缺乏正规批文,效果全凭商家一张嘴。
3. 伪造权威背书
盗用政府机构logo、虚构专家头衔是最常见手法。近日某地查处的"老年健康工程"诈骗案中,嫌疑人竟伪造了十多个部委的联合红头文件。
二、新型电信诈骗手段解析
随着技术升级,诈骗手段也在不断迭代。2024年数据显示,这三类骗局增长最快:
1. AI换脸诈骗
犯罪分子通过AI技术模拟亲友声音面容,某企业家因此被"假董事长"视频通话骗走186万元。遇到转账要求务必通过原有联系方式二次确认。

2. 征信修复骗局
抓住部分人群信用焦虑,声称"内部渠道消除不良记录"。实际上个人征信由央行统一管理,任何收费修复都是骗局。
3. 数字人民币钓鱼
假冒银行发送含有木马链接的短信,"提示"用户升级数字钱包。官方绝不会通过短信索要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。
三、权威防骗指南实操建议
国家反诈中心最新发布的防护措施包含以下要点:
1. 信息核验三步法
? 查证照: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商家资质
? 搜舆情:用「公司名+投诉」关键词全网搜索
? 问官方:拨打12315或行业主管部门电话求证
2. 资金安全四不原则
? 不轻信陌生来电
? 不点击不明链接
? 不透露验证码
? 不向陌生账户转账
3. 受骗应急处理流程
- 立即冻结账户(拨打银行客服或登录网银操作)
- 保存所有证据(通话记录、转账凭证、聊天截图)
- 第一时间报警(网络犯罪举报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)
四、建立长效防范机制的建议</h3> <P>个人防范之外,更需要社会协同共治:</P> <P><STRONG>1.企业端责任</STRONG><BR> 电商平台应建立商家信用分级制度,对多次被投诉商户采取流量降权措施。某头部平台实施保证金翻倍政策后,商户违规率下降62%。</P> <P><STRONG>2.社区宣教创新</STRONG><BR> 上海某街道开展的「反诈菜市场」活动颇具创意--将防骗口诀印在购物袋,鸡蛋盒印举报电话,使防范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。
*本文内容依据《2025年网络安全白皮书》及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最新数据整理,转载请标明出处*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